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郑州关氏易筋洗髓功
联系人:关老师
手机:13141111922
邮箱:dawenchuang@163.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文德路32号国香茶城5号楼315
浏览次数: 1884 发布日期: 2019-12-24 15:16:55
返回列表
作者:贾琳 转自: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hpf.cn/CPItemA.aspx?id=1304
2019年12月11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慢性病康复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在京成立,选举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卸古任第一届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勇、王志琳、王国安为副主任委员,王宏担任秘书长,第一届管理委员会其他委员还有楚俊杰、贾琳、宋文广、郑国复。
徐卸古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左)为管委会颁发铜牌
徐卸古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为副主委颁发证书
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接近三亿人的慢性病人群,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设立慢性病康复专项基金目的是要凝聚专业人才、整合相关社会资源、结合各单位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慢性病康复工作,落实慢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相关要求,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做出贡献。与会领导与专家在发言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基金会要充分发挥好公益平台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把推动我国慢性病康复的各项公益活动做好、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对专项基金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慢性病康复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卸古主持了第一届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专项基金中长期发展规划,专项基金将聚焦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骨质疏松、动脉硬化斑块等主要慢性病开展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一、依法开展资金、物资募集活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和赞助;二、支持开展慢性病康复筑基培元等科研,以及适宜技术与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三、支持开展慢性病康复管理专业人员培训;四、支持开展慢性病康复科普知识的传播;五、支持慢性病康复相关书刊、杂志及音像作品出版;六、支持慢性病康复中心和基地建设,推动慢性病康复相关技术与养老、医疗、体检机构的合作;七、奖励在慢病康复研究、开发与应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八、支持慢性病康复数据收集,挖掘和应用;九、支持特殊人群慢性病康复救助;十、承办基金会交办的其他任务和开展符合本专项基金宗旨的其他有关活动。
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治面临严峻形势。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骨质疏松、动脉硬化斑块为代表的慢性疾病是我国常见且疾病负担严重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叠加且在短时期内难以有效控制和改善,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当下我国慢性病防治和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公众重视程度及知晓率低,慢性病预防、筛查与长期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尤其是基层医生的慢病康复意识与能力不足;二是我国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较大,个性化干预方案和长期用药指导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都有待提升;三是综合运用传统医学的食疗学、营养学、中医药学和非药物干预技术研究成果的能力有待加强,亟需完善高危及患病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慢性病康复专项基金的成立,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推进慢性病康复医学产业发展,加速慢性病康复医学理论和慢性病康复技能的推广普及,使处于慢性病中早期的患者有机会得以逆转康复,减少致死致残率,减轻家庭负担;最大限度的减少慢性病人数,减轻国家负担。
会议特别鸣谢王国安、郑国复、朱怡捐赠的200万启动资金。
参会代表合影
[相关推荐]